正文:
约翰·米尔斯海默,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
米尔斯海默曾经是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但中国人对他并不没有太多好感,因为米尔斯海默是提出“中国威胁论”领军人物之一。
24日俄乌爆发战争以来,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甚至普通媒体人所关注的焦点,而西方人更偏重通过性格来判断普及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米尔斯海默并不认可西方人对普京“肤浅”的认识,其中的观点很值得思考。
讨论俄罗斯总统普京性格之前、人们普遍忽视了作为影响世界领导人思想和考量,常常忽略这一实际和客观因素,大多数人是将自己当成心理医生或者是用情报分析模式进行评估。
西方人总是刻意无视客观因素、历史进展与实地事件,以及这些因素对普京发起战争行为决定所产生的影响。
出于政治考虑,许多国家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将俄罗斯总统妖魔化,将普京描述为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怀疑,甚至共事多年的高级助手。
而有些人则认为,是普京成长经历,使他对苏联的思想、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在1990年苏联解体后让普京就像失去了所有,重塑苏联才是普京想要的。
美国总统拜登在电视讲话中将普京贬称为“杀手”芬兰前总统近期则将普京描述为一个紧张、愤怒和失去理智的人;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上周与普京举行通话后表示,普京的变化很大,他变得更加紧张。毫无疑问,美国人对普京性格的看法非常肤浅,他们总是用固执的眼光看待普京,无视客观因与实地事件,而这些因素对普京的行为和决定产生重要影响。
米尔斯海默反对这种对普京肤浅认识和评价,他认为,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俄罗斯总统的性格、行动和决定,就必须了解普京如何看待他周围的世界。
作为前苏联情报机构的成员之一,普京一直认为西方世界只有一位领袖,那就是美国。他相信华盛顿无论是在共和或者民主党上台,都会将俄罗斯视为威胁,当作不容忽视之敌。
这并不需要长篇累牍来证明,从苏联到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与华盛顿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次普京下令出兵就是斗争延续由暗转明的一种表现。
米尔斯海默认为,普京所考量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北约朝着俄罗斯边境东扩;
第二、欧盟的扩张;
第三、来自欧洲所有国家按照西方模式实现自由民主的宣传。
由于北约实际行动,普京必然会认为,以推翻莫斯科中央集权政权为目标,仍然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所有西方政策的主要核心。
普京认为北约东扩是西方国家违背了上世纪90年代作出的“绝不东扩一寸”的承诺。美国利用俄罗斯的弱点以及本世纪初的动荡,将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与俄罗斯接壤的东欧国家(例如波兰)拉入北约成员名单当中。
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计划之中,完全无视俄罗斯对北约接近其边境的一切担忧。
米尔斯海默指出:
几天以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谈到了“欧洲的新常态”,所指即无视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担忧,以及对北约可能在未来纳入乌克兰的担忧。
这样做法让普京相信,这是西方针对俄罗斯的敌对行为。
美国通过支持和资助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民主转型,对中央集权的俄罗斯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着想。
美国去年12月举办的民主峰会,预示美国对世界重新划分,也意味着冷战氛围的回归,更是华盛顿对莫斯科和北京正式敌意的公开表达方式。
美国入侵伊拉克和北约空袭利比亚、塞尔维亚的行动表明,在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西方国家不会遵守国际法中的任何承诺或关切,也不会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或边界。
普京曾经说过,但这似乎成为当今世界次序的默认规矩。所以同样利用这样的漏洞进行反击。
对于自己的对手,普京比任何一个人都了解:
对于年迈的美国总统,因为从未经历过的严重政治分裂和两极分化,其支持率已经下降至不到40%。而且74%的美国人不希望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作用的情绪,背景是美国的经济恶化和通货膨胀率的空前上升。被内部丑闻和议会调查重重包围的英国首相。面对德国新上台的总理,其执政联盟包括并不敌视俄罗斯并且厌恶战争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左翼政党。一位只专注于在未来几周内赢得连任的法国总统。每一位领导人都在自顾不暇之际,大家听到的只是外交辞令,真实的是在相反的地方。
西方不愿让乌克兰处于中立地位,也不想乌克兰成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普京只能动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通过武力来改变这种令他一直感到不安的现状。
米尔斯海默说:遗憾的是,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很容易理解的语言,在事情发生前,所有人都假装不去相信。
Lonesome20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