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公关市场的成熟,公共关系教育的规范化,公共关系市场的国际化,公共关系人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方面,公共关系作为一项智力产业,专业化智力劳动的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各类组织均已改变了以往那种大而全的组织管理架构,并接受了资源稀缺的市场新观念,这势必促使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时候,考虑吸纳最优秀的公共关系的人才加盟,让组织有限的传播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公共关系市场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会激活公共关系的人才市场。实际上,目前公关人才的争夺战已打响,一些外资公共关系公司为开拓中国市场,利用高工资、高待遇想尽一切办法从中资公共关系公司挖人才。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000年度行业调查显示,国际公关公司紧缺人才的前三位是:高级咨询顾问、高级管理人员、客户经理。本地公关公司紧缺人才的前三位是:高级文案、客户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国际公关公司人才选拔标准强调为客户沟通能力、外语水平、文案写作能力,而本地公关公司人才选拔标准强调为客户沟通能力、公关工作经验、外语水平,并且非常强调能适应高强度、具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竞争将大大促进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将造就中国公共关系的人才市场的早日形成。当然,发展中同样会存在行业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但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规则同样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确立和维护,公关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这是公关业自身形象和信誉的保证。
财经公关公司的主营业务?财经公关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做什么的啊?待遇、职业发展怎么样?
财经公关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在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企业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以及上市公司之间对市场资金的激烈竞争,都促使上市公司需要在专业财经公关顾问的协助下,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和声誉,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中国本土较为活跃的财经公关公司有:颐合财经、鹿苑天闻、九富投资等。
所谓财经公关,是指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寻求和维护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那些对投资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士心目中的特定形象和价值定位,而展开的一系列设计、展示、推介、解释和沟通等公关推广活动,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其股票价格和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相匹配。
“财经公关”这一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所接受。在注意力和资本高度竞争和换手的时代,他们比以往任何上市板块都需要加大财经公关的力度——高新科技企业的科技含量,很不容易被市场广泛理解,需要加强其行业背景、科技知识、市场应用价值等方面的传播;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知名度普遍较低,需要在市场上加强对它们品牌的认知与美誉度的认知。
在当今欧美等发达资本市场中,“财经公关”早已深入人心,在美国被称为投资者关系顾问(Investor Relations Consultant)。所谓财经公关,是指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寻求和维护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和那些对投资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士心目中的特定形象和价值定位,而展开的一系列设计、展示、推介、解释和沟通等公关推广活动,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其股票价格和上市公司真实价值相匹配。
随着资本市场机制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收购兼并以及市值管理等需求,必将涌现出巨大的投资者关系和金融公关需求,迎来这个行业的大发展。[1]
投资者关系对公司的影响
总部在纽约州布法罗市的宇航公司,专门为民用和军用飞机提供专业照明产品。2003年初,当公司高层正准备把其从事印刷和包装的部门分拆出去,成立MOD-PAC公司的时候,他们几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公司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巨头富达投资公司。如果富达不看好这次分拆,把股票大量抛出,那么这家小公司(市值:5500万美元)及其分拆出来的公司股价将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黛博拉·K·帕洛斯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财经公关顾问。她临危受命,担任此次分拆的财经公关。她很快就安排了公司高层和富达的投资组合经理会面。这是公司高层第1次会见基金公司的管理层。她还做了其他不少工作,包括确保分拆下来的MOD-PAC公司股票会有市场前景。
最后,富达投资并没有撤走资金,MOD-PAC公司的股价则以高于5美元的价格上市,这就保证了它能够在范围更大的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不是纳斯达克的小型资本市场。当富达抛出MOD-PAC公司股票后,公司的股价升至15美元,而宇航公司的股价则超过7美元,达到了52周以来的最高点。这也满足了各方人士对分拆的预期,收到了效果。
沃顿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布莱恩·J·布希和哈佛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格里高利·S·米勒认为,此案例很典型,特别对那些在纳斯达克或柜台交易市场上市的中小型公司尤为如此。这两位专家最近合著了一篇论文,题为《投资者关系:公司的曝光度与投资者的追随度》。论文研究了投资者关系对小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
“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在聘请财经公关公司后,它们在信息披露方面(财务信息和其他公司行为)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媒体报道、交易活动、机构投资者持有量、分析师跟踪研究以及市值上也有非常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值上,也是和交易所行情、行业、上市时间以及老股东追随度等方面横向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作者写道。
吸引分析师的注意
大多数小公司即使在市场最好的时候仍要付出相当努力才能进入潜在投资者的视线。布希和米勒认为,对这些小公司来说,一系列公司丑闻曝光后引发的更加严格的监管,使得财经公关比以前更加重要。这些公司——其中大部分不能负担在内部聘请专人负责投资者关系——因此就要向专业的财经公关顾问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够针对诸如《公平信息披露规则》等新规定,帮助公司“制定更为复杂的信息发布流程”。
上市公司也要比以前有更高的警惕性,他们不仅要留意自己告诉投资者的内容,还要小心披露信息的方式,稍有疏忽就会违反某些条款。调查报告指出:“人们普遍认为,这2部法案都削弱了分析师对中小型企业的兴趣,这就更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来吸引注意力。”
出于利益冲突的矛盾,那些一度追踪研究小公司、希望能够拿到一些投资银行业务的华尔街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们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公司于是也不能在公布公司信息时特别关照某些分析师。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公司很难赢得分析师的关注。
不少小公司希望在许多同类公司的喧哗声中脱颖而出,让投资者听到他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从事财经公关工作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倍增。
一个好的财经公关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第一,它和客户公司密切合作,帮助客户精制他们想要告诉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故事。”布希说。这也包括说服公司的管理层提供额外的,更为完整的,超过美国证交会规定的信息披露,无论是财务信息还是非财务信息。比如说,它可以提供与一个客户长期协议的具体细节,或者是药物试验进入了新阶段的详细内容。
财经公关公司也安排客户公司的管理层与大型机构投资者,或者说“买方”,以及分析师和证券公司,也就是“卖方”的会面。会面的目的是使股票的买家和卖家都能熟悉和喜欢公司的管理团队。布希补充道,“你不能用市盈率模式来衡量他们的价值,而是要看管理层是否有好的理念,有没有出色的商业计划,以及公司是否在采取正确的措施来使其盈利。投资者很大程度上是把宝押在管理层上,而不是财务数据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信誉的财经公关专业人士一般不会接受那些只追求短期股价上升的公司作为客户。“几乎所有的财经公关专业人士都表示,他们非常担心这种情况最后会导致自己无意间被卷入一个‘炒高再抛售’的阴谋中去,”布希强调。在“炒高再抛售”的计谋中,丧失道德准则的公司会蓄意在短期内炒高公司的股价,这样知情人就能从中牟利。
“你的确会有一次机会使用这个方法,”布希说,“你聘请一家财经公关公司,保证会回答投资者和分析师的所有问题。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你就一走了之,你就会失去这些投资者,并且再也没有机会重来一遍。”
财经公关不是简单做广告
帮助宇航公司顺利渡过分拆危机的财经公关顾问帕洛斯基说,在她任职的凯氏咨询公司,客户可以得到1套管理投资者关系的策略,而不仅是技巧。“很多公司觉得投资者都是一样的。我对他们说,其实有很多单独的投资者,你们的任务就是发现每个投资者想要听什么。”
在帕洛斯基看来,投资者关系包括沟通、市场、财经和法律,各个部分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公司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会成长、进化,有生命周期,所以它的投资者构成也在变化。管理层必须帮助投资者理解公司前进的方向,让他们知道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会出现什么变化。”
她补充道,这一行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许多变化。财经公关一直在发展进步,以适应不断加大的机构投资者和基金持股的比重,以及最近监管变革对公司提出的要求。大型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对公司数据和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了选择性披露行为,并且引发了美国证交会制定新的法规,比如《公平信息披露规则》,来规范投资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由纽约州司法部长艾略特·斯皮策推动的所谓“全球解决”方案也使投资者关系向买方倾斜。“在这一解决方案的框架下,华尔街金融公司因为他们的分析师夸大了那些和他们有投资银行业务往来的公司的业绩,而支付了14亿美元的罚款。他们也已经把研究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分离,避免今后再受到关于利益冲突的指控。”
这也意味着规模较小,本来就不太受注意的公司一下子就失去了分析师的关注。以前公司如果要想得到一点股票市场的注意,只要和一小部分分析师交流就可以了;但是他们现在必须和潜在的投资者直接沟通。这项任务更耗时,也更耗费财力——如果要聘请好的财经公关公司,小公司一般每年要支付6万到12万美金。
汤普森警告说:“虽然大多数CEO会看着他们的财经公关说,‘我要你们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但是,财经公关的任务不仅仅是抬高股票价格。你绝不能上这个钩。你的工作是把公司的信息公平公正地散播出去,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然后由市场来决定公司在股市上到底值多少钱。”
布希警告说,财经公关不是简单地做广告。聘请一个财经公关公司时,公司的管理层其实是在向投资者做出一项长期艰巨的承诺,其中包括让投资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公司管理和信息披露。“这可不是你雇用什么人来抬高股价,然后就会有人来买。”
中国公关现在需求量怎么样?
楼主你好:公关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十分旺盛。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的数字表示,近几年的岗位需求中,公关行业一直都占前几位。目前全国有专业的公关公司1000余家,对人才的需求正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市场需求如此之大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人才流失率高。中国的公关领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才培养仅是10年前的事。公关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整合了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品行有相当高的要求。出于各种因素,人员的流失率始终居高不下。据业内人士介绍,公关行业的平均薪酬大致在三四千元。但与高强度的工作相比,这似乎还不足以成为留住人才的主因。 第二,公关工作的渗透范围增加。陈向阳表示,目前公关工作已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简单的以处理人际关系为主。随着公关工作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它的逐步认可,公关工作正更广泛地渗透在各行各业。电信、汽车、医药等专业性强的行业对于公关工作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现在公关行业也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人才需求就日益多样化起来。 市场需要何种人才 尽管市场对公关人才的需求势态旺盛,但行业对人才的选择并没有因此放宽。陈向阳指出,目前这个行业对公关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四点:第一,从知识层面讲,要求有大本学历和一定的工作技能。第二,对社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有一些社会阅历,掌握一定的市场资源。第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创新能力要强。第四,看人品,该领域的从业者要求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公关(PR)和市场(MKT),到底该做哪个?
做PR的人很多都是徘徊在两个行业之间。在国外的大部分公司,Marketing和PR都属于Corporate Communication(企业传播),而Marketing又和Business Development有交集,作用均为Supporting Sales;甚至有些企业会将两个部门Share 一个Director,另有数量不等的Associate Directors术业有专攻。如下概念图:
对于大多数企业, Marketing的人才需求比PR的人才要大,in house PR和IR可能也就几个人。传统PR的工作比较单一,无非发发通稿,准备新闻发布会,联系媒体,事后传媒效果评估总结,偶尔偶尔偶尔的危机公关。PR有时会分担marketing的工作:做市场拓展PPT,线下市场活动帮帮忙等等。PR由于接受外部信息最多,也是离媒体或者投资者最近的部队, 工作习惯就是追求细致 ,format把握较好,做展示宣传推广类的工作最合适不过。但市场活动是为Marketing而服务的,公关在市场部门看来也就站在Media Reception收收名片,发发Press Package,最后总结报道发在当月公司内部期刊和客户的E-newsletter。但其实,虽然是市场部门策划整个Event,公关在活动的时候真的也会忙到脚不离地。这种Overlap的场景在PR和Marketing之间经常发生,有时让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部门。
公关的“大客户”是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各个媒体都在寻求转型,它们除了做内容之外纷纷求量做渠道(新媒体平台做起来了,有谁会放过做promotion的机会呢)。公关也不得不去接触digital media/ new media,学SEM,学HTML。但这些online的东西,原本又是Marketing的范畴。互联网带来公关行业的整个变革,连万博宣伟这种公关巨头每年都招大量的社交媒体专员,最后把这些小兵Distribute到内容,市场,公关各个领域。
There’s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ng and PR.
我加了一个国内的公关行业微信群,翻翻群成员的备注,直观感觉是做市场和社交媒体的非常多,包括我自己,都开始逐步做起了Facebook营销和线下活动。
我之前的上司,之前直接在李嘉诚下面做事,是一位很厉害的女性。她教我,公关就是从监测舆情开始,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KOL都不放过。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通过WiseSearch搜索以香港为圆心,以大中华区为半径的范围,有关新闻整理成册,无比枯燥但受益匪浅。上司会根据我的调查,定期向CEO推荐可以接触的人,邀请他们和CEO见面,做进一步接洽;也告诉高层需要提防哪些媒体哪些人,如何做出不卑不亢的回应。
她可以大周末的早上六点就发来WhatsApp通知我们未来几天要应对某媒体可能的刁难(发完了之后再睡回笼觉);但真的遇到了难缠的记者,她又不急不慢娓娓道来,让那些tabloids小记者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小。特区行政长官有时会来我们公司出席些活动,她就跟在CEO旁以防不时之需;而在公司回馈社会邀请弱势群体参加些CSR活动,她又可以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
她做投资者关系出身,此刻负责全公司的市场和公关,她对公关小姑娘会更加偏爱,哪怕是我这个来自中国大陆,没什么资历的新人。
五十多岁的她有天和我说“我现在也要多了解内地的WeChat”,其实我真想说,你这种事必躬亲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手下学习。如果那些以PR自居却不重视写稿,整理数据之类的基本功,只知道玩微信玩微博而且玩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不如直接转岗吧。 公关的核心是Creating awareness branding,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我坚信中国的公关市场还很大,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天津爆炸透露出我们相当高层领导干部的公关意识也几乎为零,只会以单一维度的宣传来做舆论工作(如果政府能接收我们这种在企业做公关的跳槽到它那我觉得很好,我也能成公务员啦!);但在对海外公关方面,像万博宣伟这种高逼格的外资公关公司还是会独当一面,在申请冬奥会时为中国政府Westernise整个的宣传Campaign。此外,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和初创的兴起,高水平的政府公关和财经公关也会需求越来越广,互联网企业哪怕没成立公关部门都需要先有个政府事业部,上市公司IPO前也需要公关公司准备路演。 所以基于调查、沟通、撰稿的(高质量 )公关,说到底,都不会丧失自己的「市场」 。譬如某某光标,它家这几年还是越做越大的状态(定位整合营销)。
公关人员大多有一个自己的技能,高级的财经公关也许已经考了CFA一级,奔着董秘去努力;记者出身的公关写得一手好稿,外加摄影、PS、视频编辑可能也会很拿手;长期的公关经历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摸清了很多媒体的脾气。如果离开了公关去做市场,前面的这些技能,直接会使用的机会会变少,我觉得也挺可惜的。
Marketing锻炼的市场嗅觉和十八般武艺,如果和Sales挂钩,还能拿不少提成,公关怎么做都不太可能发财的。
我想,今后好公关必须懂市场,公关总监轮不到一个不懂得市场的公关来做。而且市场这个部门,某些程度上说 (只是某些程度!某些程度!重说3!) 生命线比公关长一些,或许前景比一般的公关要好。
“Through our companies, WPP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d, when appropriate, integrated range o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W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