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五章解读
虚空化物章
玄同是《道德经》的核心。第4章初次宣说玄同的修法:“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在天帝之先,道体如虚空,其用不穷。此章第二段经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显然是继承上一章的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到底在叙述什么深意呢?儒家言仁义,老子直言不仁,儒道二家给人针锋相对的感觉,这种感觉延续二千多年,直到今天,这是华人文化的不幸。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这是先秦都公认的,《礼记》、《庄子》、《吕氏春秋》、《史记·老子列传》非常清楚的记载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师徒之间为什么如此对立呢?如何架构华夏文明的二大思想源流决定着华夏文明的未来趋势,这是文化精英极为关切的。
第五章
第一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二段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三段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本章分三段。
第1段经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4章宣说如何认识道体。世人所说之道不是真常之道。那怎么认识真常之道呢?这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老子指着虚空,告诉世人道如虚空,又告诉世人道如深渊,如清澈透明的水。此章是虚空化物章,是前章的延续,这一认识有助于理解这二句经文。不仅道体如虚空,而且虚空能造化万物,这样对道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如何领会虚空成为入道的第一法门。
世人内心有对道的渴望,但五官六根是最大的障碍,使人对伟大的道“信心难起”,老子很明白求道者的心理障碍。现在老子开示求道者,求道从认识虚空开始,不仅要认识虚空,而且要认识虚空造物的神奇力量。创造者总是最令人赞叹的,虚空就是创造者。
有形的万物是从无形创造出来的,“造舆于无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教法是终极教法。哲学家喜欢仰望星空,因为虚空最能启迪智慧。《大乘起信论》从体相用三个方面阐述一真法界,老子从三个方面阐述道。
人的意识结构分为浅意识和深意识。浅意识与五官相连,接受五官的信息而毫无自由。深意识是玄妙的,完全自由,浅意识与深意识之间有防火墙。浅意识是接收中心,深意识是创造中心。接收中心接收五官传过来的信息,加工中心加工这些信息,创造中心才是最伟大的,能够窥探“众妙之门”。这是老子深意识-觉性中呈现的道,世人只见万物。
深意识-觉性是心理学的术语,老子的术语是“玄览”,即玄照妙心,《楞严经》称为妙如来藏心。玄照妙心能够认识虚空化物的妙理,能够认识道。老子知道世人见物不见道,圣人是见物又见道,子母双照。这是浅意识和深意识的不同。浅意识代表人的感知,深意识代表人的玄照妙心(觉性)。感知的对象是现象,玄照妙心(觉性)的对象是主宰现象的道。
世人的心中被现象充塞,看见的都是生生灭灭,圣人的心中只有道的不生灭。圣人觉性独照,不会被现象所迷惑,所以老子证悟后见到万物都是刍狗。更明白的说,万物都是现象。刍狗一词包含老子的神韵,我们找不到比老子更传神的文笔了。老子更要世人认识刍狗背后的道体,因为道与刍狗二而不二。
刍狗是世人亲手所扎,除了草,什么也没有。但世人把刍狗作为祭祀法物,用美丽的绣品装设起来,放进精美的篮子,恭恭敬敬的奉献给天地神明。祭祀过后,刍狗就被扔在路上,任凭世人踩踏,拾薪者甚至作为柴火烧掉。
刍狗好像命运坎坷,如同人的命运由盛而衰一样。人真应该为刍狗好好哭一场。这就是世人的真实情感,老子用刍狗一词宣说了甚深的妙理,让世人醒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刍狗就是最好的例证。
世人的刍狗与圣人的刍狗不是同一个形象。世人祭祀前把刍狗当神物(真狗),祭祀后把刍狗当废物(假狗)。圣人从来就把刍狗当假狗,这就是圣人与世人的不同。圣人已经见到万物的主宰,所以万物已经现原形,刍狗就是万物的原形。老子这里不是宣说万物为假(刍狗),而是为了从反面宣说道才是唯一的真。第4章和第5章一正一反,都是宣说道是唯一的主宰。
老子以刍狗的假来衬托道的真。万物本来是假(现象),但刍狗是假中之假。说万物是假,世人不会承认,说刍狗是假,世人不得不承认。这个假是说万物是现象,而背后另有主宰,似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物如梦如幻,但万物之母是唯一的真。老子借刍狗之假修道体之真。天台宗有空假中一心三观。刍狗就是修假观,从假悟真。
经文“以万物为刍狗”的内涵就是如此。老子为什么说“天地不仁”呢?不仁一词太刺激人的神经,儒家把仁义作为最高准则,不仁不义就是暴虐,残暴。但老子的语境与儒家的语境不同。从道眼观之,天地是道的化现,是道所生。天地生万物是古老的常识,老子沿用了古老的常识。不仁就是没有意识,天地没有意识说得通,圣人也没有意识吗?(中医上不仁就是肢体无知觉)后面紧接着说“圣人不仁”,又如何理解?
读到第49章“圣人常无心”一句方才明白其中的奥义。王弼本原来作“圣人无常心”,帛书乙本作“圣人恒无心”,这才是老子的本义。西汉严遵注释说“无心之心,心之主也”,又说圣人“怀无心之心”,非常精准的诠释了“圣人不仁”的真旨。严遵的《老子指归》与老子心流相通,二千年来可谓第一人。
世人有凡心而无常心,圣人无凡心而有常心。无心之心就是真常之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凡情。世人的凡情障碍了世人认识真相的能力,圣人没有凡情才能直取真相。周公高举德的大旗,孔子在高举仁的大旗来补救。仁是医治社会的良方吗?老子认为不是,仁是社会准则,不是道德准则。人类文明发展的秘密不在社会内部,而在宇宙的根本法则中。所以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38),不契悟宇宙的根本法则就无法找到可靠的社会准则。
经文“以百姓为刍狗”是最核心的一句,也是第1段最让人不解的一句。“以万物为刍狗”也可以接受,但“以百姓为刍狗”就百思不得其解了。老子为什么要用如此惊人的语言呢?百姓与万物对,明显是指人类,有人辩解说百姓就是百官,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这是不理解这句话的缘故。
天地以万物为子民,圣人以百姓为子民。天地和圣人没有凡情,因为怀有无心之心。严遵说道德无形而成为天下的主宰,就是“无心之心存焉”。无心之心是最广大的心,是隐藏最深的情怀。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是凡情(仁),相忘于江湖才是圣人的情怀。
一位名人突然因一件丑闻而名声扫地,世人原来用赞美的眼光看他,现在立即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他的父母却始终如一,这就是父母的大爱。圣人无心就是父母般的大爱。凡情是随时变化的,圣人的情怀是真常如一的。圣人不仁隐含这层意思。把万物当做物就是侮辱了物,把百姓当做凡人就是侮辱了百姓。
万物都是道的化现,百姓更是道的化现。用凡情(仁)是看不到这一层的,只有用圣心(不仁)才能看到这一层。无论眼前呈现什么象,万物的象,百姓的象,刍狗的象,都是道的化现,都在指示道的存在,指示道的真常不灭。画师听到万物非物,万物是指,恍然大悟,大脑就醒了过来,灵感顿现。
老子对世人把感觉器官奉为神明感到惋惜。感觉器官不过是生存竞争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并不是见道的工具。世人一直不自觉的使用感觉器官,以为是自己唯一的宝藏。老子问,你的觉性在哪里?感觉器官只能感觉现象,不能感觉背后的道(本质)。认识道必须开启你觉性的宝藏,否则看到的只是刍狗而已。
道是存在的,但超越了人的感觉器官。老子和庄子都对感觉器官和内在觉性作了清晰的区别,世人一直蒙在鼓里,对自己的宝藏–内在觉性完全无知,把感觉器官和觉性混为一谈,正像把脚印(迹)和留下脚印的鞋子(履)混为一谈一样。
这一差别看似细微,实际非常深刻。感觉器官只能看见脚印,觉性才能看见鞋子。马祖道一禅师说“借色显心”,庄子借履显性。刍狗用意相同。第一段上演了一段精彩的皮影戏,天地、圣人、万物、百姓、刍狗纷纷登场,叙说见物非物,见物是指的妙理。
第二段经文:天地之间,其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老子再次指向虚空。老子《道德经》把人的深意识–觉性唤醒了。只有唤醒深意识-觉性才能见道。浅意识是无法见道的,而有形的万物背后一定隐藏着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道。认识道成为人的智力活动的必然目标。老子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而是要完全认识万物背后的秘密,直指第一因。
认识第一因必须唤醒深意识。老子第5章指向虚空,与第4章是完全一贯的。这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读出第一段的惊人悖论背后的内涵。这是老子欲擒故纵还是帮助世人开悟的特殊教法?当然是后者。
老子这里要宣说道的大用,这就是老子的创世纪的一部分。“天地之间,其有橐龠乎”一句,把天地比喻为一个大熔炉,这是十分大胆的。中国古代制造业很发达,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非常精美。《道德经》以冶炼青铜器的古老工艺为喻,能够让世人更好理解。万物都是道所生,道如同虚空。虚空中如何生出万物呢?大熔炉的比喻一下让世人解除了迷惑。
只有把天地看成一个大熔炉才可以理解道生万物的问题。橐龠是熔炉鼓风的机构,有皮囊和排管。皮囊和排管是中空的,一刚一柔。中空有气,鼓动则熔炉炽热,可以化物。天地之间就是虚空,万物都是从虚空中产生的,虚空就是一个大熔炉。这样世人对万物的产生有了比以前更为形象化的理解,这正是老子此章宣说的正理。“常无欲,以观其妙”,道生万物是妙,只有入玄同大定才能观其妙。
经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屈就是穷尽,这个大熔炉虽然中间是虚空的,但生生不息的能力不会穷尽,万物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大熔炉产生出来。老子在玄同大定中觉照了这一幅奇妙无比的景象。第4章说“道冲,或用之而不盈”,道的造化力真是不可思议。世人都知道自己是父母所生,以为已经找到最终答案。老子问:“父亲还有父亲,谁是第一父亲呢?”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天地是个大熔炉,虚空中造化一切,第一父亲就是虚空。这令人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老子的“以观其妙”就是这个意思,妙就是不可思议,我们要相信不可思议。天地大熔炉确实不可思议,不承认这一点就是真正的愚者。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发展,但真能制造一个你自己吗?古代的技术无法实现,今天的技术还是无法实现。我们对“我自己”有多少认识?可以说完全不认识,但我自己已经活生生的存在了。这就是不可思议。
第三段经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已经宣说不言之教是最高深的教法,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语言不能见道。多言与不言之教是对立的,所以说“多言数穷”。《庄子》中轮扁告诉齐桓公他所读的圣人书不过是垃圾,因为圣人的道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自己斫轮的技艺一样。
《庄子》又用脚印与鞋设喻,告诫世人别把脚印误作鞋子,就是阐述语言文字和道(圣人内心所悟)要区别开来,这样的区别很重要。凡夫都有见道的渴望,但必须从理解语言文字和道的区别开始。世人把语言文字当做道,著文字相,不打开自己的深意识–觉性,不进行实修,这样就会数穷,与道无缘。
领悟道能够从虚空中产生万物,也就是无中生有,这就是不可思议的造化力。领悟了道的不可思议的造化力,世人也获得了不可思议的造化力。在悟道的过程中,真是法喜充满,造化力大增。造化力是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所以悟道能够大幅增加创造力,尤其是绘画、音乐的创造力。
“不如守中”是“多言数穷”的另一条道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言是山穷水尽,守中是柳暗花明。这是深意识–觉性的开启。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舜帝传位给大禹的心法。
儒家经典《中庸》以中为基石,隋朝文中子作《中说》,印度传入的佛教有马鸣所作的《中论》,都把中作为根本义论述。《道德经》“守中”概念非常重要,但只出现一次。守中就是守住自己的真心,即严遵所的无心之心。中道哲学是老子开创的。守中必须有强大的定力,实修功夫达到极高的境界,对自己的意念完全能够掌控。
一念不起,无念为念。六祖慧能告诉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入玄同大定,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守中。佛经中言语道断,孔子说目击道存,离文字相,打开众妙之门,得大真实的境界。道从虚空中造化万物,无休无止,世人怎么知道呢!
理解了后二段的经文,本章第一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经文含义也增添了新意。刍狗是万物的代表,都是从虚空中造化出来。既然从虚空中造化出来,就与人的情感完全不相同。仁是人的情感,不是虚空的情感。王弼注“玄德”是“有恩无主”,非常精准。创造万物和人类的大恩大德是存在的,但世人感觉不到恩主在那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二句句型虽然相同,但含义有不同。人扎刍狗为祭祀法物,人本身又是天地造化的,因此刍狗是二次造化的。万物是一次造化的,人并没有加以造作。为什么又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呢?庄子给出了解释:“至德之世,不尚贤—-相爱而不以为仁。”
《庄子·天地》最理想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会自动相爱,但不是出于仁的意识,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仁。父母爱孩子,甚至为孩子牺牲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爱,完全出于天性。庄子又说:“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人无意识的帮助同类,根本不当做恩赐。有意识的爱和仁是不完美的,无意识的爱和仁才是完美的。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仁”如“相濡以沫”,“不仁”如“相忘于江湖”。老子说圣人不仁包含了这一层境界。儒家提倡有意识的爱和仁,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和仁走不远,与无意识的爱和仁功德不可同日而语。无意识的仁和爱是大仁大爱,是上德;有意识的仁和爱是小仁小爱,是下德。
王弼的有恩无主正是这个意思。老子的大同社会和孔子的大同社会有一致的内容,也有不一致的内容,无疑老子的大同社会有更高的目标,也正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老子第一章宣说的玄同思想一步步展开。
《道德经》第5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语让人痛苦不堪,总算有所收获。
散文诗译文
天地没有世人的凡情,
万物自由自在的化现,
圣人没有世人的凡情,
人类自由自在的化现。
世人啊,你不知道万物和人类的前世今生,
让我来细细的告诉真相:
从前道首先创造了天地,
天地之间是一个空空洞洞的大熔炉,
道往大熔炉中鼓进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是二位最伟大的创造神,
可以在虚空中创造一切,
可以创造高山,
可以创造海洋,
可以创造美丽的鱼类,
可以创造飞翔的鸟类
可以创造牛马,
可以创造人类,
世人啊,你的肉眼无法看见阴阳神奇的创造力,
因为你只能看见它们的作品,
你不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更不知道是谁创造出来的。
你们祭祀时用茅草扎成狗的形状,
你们称为刍狗,
作为祭祀的神物,
虔诚的奉献给天地,
刍狗就是你们的创造,
祭品用过就会丢弃,
或者作为柴薪烧掉,
因为已经扮演了它的角色,
使命已经完成,
我用你们熟悉的刍狗作比喻,
要使世人明白,
有形的来源于无形的,
一切都是有生于无,
本来没有刍狗,
你们创造了刍狗,
本来没有牛马,
虚空中化生了牛马,
本来没有万物,
虚空中化生了万物,
本来没有人类,
虚空中化生了人类,
世人啊,你们的肉眼看见了
刍狗、牛马、万物还有最神奇的人类,
其实都是阴阳二位创造神的杰作,
二位创造神是奉道的旨意,
没有道就没有阴阳二位创造神,
就没有刍狗、牛马、万物和人类,
我要你们心中认识道的伟大,
道生万物,万物归道,
天地间、虚空中,
有形的、无形的、更无形的,
都是道的创造,
都应该生起恭敬心。
秉承道的旨意,
阴阳二位创造神以天地为大熔炉,
在虚空中轻轻挥动妙手,
鼓动风箱,
凭空创造了有形的、无形的、更无形的,
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神奇,
只有安住在玄同大定中,
以玄照妙心观照这一切,
满心欢喜。
(道德经散文诗是意译,以求义理贯通,文句不一一对应,唯有以心印心,会契证悟者心法为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