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会认为这只是地球一角的图片,因为它符合所有特征,有一块破碎的圆形岩石,旁边还有一块沉积岩。这不是地球上的景色,但在哪里呢?但实际上,这是好奇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照片!这种椭圆形石头的形成有两种可能:
首先,它是在河流冲刷的影响下形成的。
其次,将矿物质浸泡在水中,然后风化成型。
河流的运输对石头的成型非常重要。这种成因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可能对火星上的风化过程了解不多,但火星上还是有稀薄的大气和强烈的风化!不过这种鹅卵石的成型是有一定条件和过程的!
火星上“鹅卵石”的形成过程,虽然我们对后者的了解似乎较少,但这是另一种形成过程,也证明了火星早期是有水的,至少这些“鹅卵石”所在的地方是有水的!似乎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火星曾经有大量的水,但火星的直径还不到地球的一半,无法长时间维持液核。所以火星的磁场随着地核的冷却逐渐消失,最后毫无保护的火星大气被太阳风无情的剥离!
最后,大气压力下降后,火星上的液态水大量蒸发,随大气逃逸!而高纬度地区失去了温室作用,在低温下变成了冰,而更高纬度的极冠则冻结了大量的水体!
科洛列夫的水冰,北方的火星陨石坑,是欧洲局的火星快车拍的,中间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8KM!
火星极冠,可见白水冰+二氧化碳干冰!
火星南极附近的地下液态咸水湖!
从以上信息来看,火星并不缺水,而且火星大气稀薄,火星土壤理论上也适合改造种植。面对加文百科这种条件的火星,科学家能不动心吗?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第一个永久性研究基地100%会诞生在火星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问题是它什么时候能完成?未来由水主宰,这就是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