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云秦学士”苏轼对秦观的戏称。为何有这一戏称呢?因为秦观词《满庭芳·山抹微云》开篇是“山抹微云,天黏衰草”,此词一出,便在当时士大夫中间广为流传,所以苏轼有此一说。

当我们细细品味时,就会发现这一个“抹”字用得很妙,这一抹清云,把天的空灵和山的遥远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同时为下面暮色中的离别作了很好的铺垫。再来看这一个“黏”字,也称得上是神来之笔,把“天”与“衰草”连接起来,构成一种无比苍莽凄凉的景象,不正是词人要创造的意境吗?这短短八个字,把离别的气氛烘托得十分到位。这一“抹”一“黏”,让我们见识了秦观用字的厉害。

《满庭芳·山抹微云》全词内容如下:“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当我们读完这首词后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首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咋那么相似呢?不但风格相似,口吻相似,而且连题材也相似——送别与离别。

相似终究只是相似,秦观终究还是秦观,他虽然学习了柳永,但诗情绝非柳永,他有自己的情怀与审美价值观念。他这首词中的景色,不像《雨霖铃·寒蝉凄切》中那样凄美,更添了几分苍凉,洗去了柳词中不少“胭脂水粉”。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作为学生,他学习柳永的写法逃不过老师苏轼的法眼。当苏轼指出来后,他也曾想“抵赖”,可是“赖”不掉。关于这件事,《词苑丛谈》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秦观像

后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

在“苏门四学士”中,苏轼是特别欣赏秦观的,没想到他作词居然去学习自己的对立面,不觉有些痛心。苏轼说秦观是“山抹微云秦学士”,虽然不是嘲讽,却有一些淡淡的无奈。苏轼知道秦观的才华,深信对方只要潜心用功,将来必成大器。苏轼不希望秦观误入“歧途”,所以这样戏说也是一片好心。

苏轼像

好就好在,秦观是个有主见的人,他知道自己适合哪种词风,知道该向谁学习。秦观作词虽然要受苏轼影响,但是要他学苏轼一样写“大江东去”却是不可能的。

秦观这首《满庭芳·山抹微云》虽然学习了柳永,可是在风格上有突破,加入了自身的雅,所以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而且还是婉约词中的精品。

至此,我们算是替秦观松了一口气。不然的话,他就难以面对他的老师苏轼了。

《满庭芳·山抹微云》对后世文人有哪些影响呢?似乎不用举更多的例子,有一个就可以了。元朝马致远创作了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的意境基础就来自于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