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和中国由对抗走向合作的事件各一例
中美走向合作的事例,中美建交。
中美走向对抗的事件,南海撞机。
美国的抗疫表现同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此你有何评价?
就此事件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出来政府管理,国家政体形式不同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民众对于在需要群体凝聚力的关键时刻的不同反应。
首先对于疫情爆发初期而言,中国政府在武汉最初出现前兆之时就已经进入了一级警戒防疫阶段,四海医疗队援助湖北,钟南山再次出征,这些举措无一不表达了我国对于此次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
然而反观美国政府,特朗普团队在疫情初期的举措则充分表现出来他们没有充分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特朗普在疫情初步影响到美国时,曾告诫群众不用惊慌,新冠肺炎只是“普通感冒”。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发出这样的言论,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认识不足。就从时间节点上看,美国疫情比中国相隔几月之久,由于中国早期疫情防控处理较好,美国政府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到来显得毫无防备,这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在此同时美国国内反对声音依然响亮,这就牵连到了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与我国所采取的人民民主专治不同的是,美国的执政党是不断变化的;总统来自两个不同的政党,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而在此次疫情期间执政的共和党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对于来自联邦政府的号令执行力度自然不同。更不幸的是,特朗普政府号召的是群众受到公共卫生影响而停工停产,为了发展经济鼓励人们出门甚至是复学。这就导致支持共和党的民众及共和党票仓受疫情影响更加严重,纽约州、德克萨斯州都出现了公共系统崩溃的情况。
最后,民众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思考。在疫情期间我国已经实现了有序的在家办公、复学,全城封闭。但是美国一些群众似乎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反而认为因为疫情就不能出门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加之近期美国警察事件导致大量群众上街游行也给防疫增加了难度。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突发紧急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及美国防疫重大漏洞的众多原因。
从古至今中国与美国发生的历史大事
1、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2、抗美援越战争
抗美援越战争是发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
1973年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3、尼克松访华
文革后期,中共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中美之间展开秘密谈判。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邓小平访美
邓小平访美期间,邓小平、卡特总统分别代表中美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九天的正式访问。访美期间,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80多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
5、中美贸易争端
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又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争端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