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四大车企制造商负责人加入特朗普“大美国经济复兴工业组”

摘取每日重要新闻,

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

编辑丨AutoR智驾 智驾小郎君

美四大车企制造商负责人加入特朗普“大美国经济复兴工业组”

为更快恢复经济,美国白宫成立了特别工作组,美国四大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已被指定为工作组成员。4月14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命了几十位商界领袖,加入他的“大美国经济复兴工业组”。工作组成员包括: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菲克集团首席执行官麦明恺(Mike Manley)、福特汽车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Bill Ford Jr.)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其中还有很多工会代表,但不是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

东风雷诺通知债权人停止业务

有媒体获悉,东风雷诺于今日向债权人下发通知书,要求债权人停止开展与其签署的所有合同项下的业务活动,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产生进一步费用和成本,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妥善保管并返还其占有的与本公司利益相关的财产。债权人可从即日起30天内申诉。同时,东风公司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已经开展员工分流安置工作。安置方向包括:1、处理遗留问题留用人员;2、开展新业务留用人员;3、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对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依法依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长安汽车2019年净利润暴跌488.81%,预计一季度扭亏为盈

4月15日,长安汽车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和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快报显示,2019年其实现营业收入705.95亿元,同比增长6.48%;营业利润为亏损21.07亿元,同比大跌946.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高达26.47亿元,同比大跌488.81%。这是长安汽车自上市23年以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自动驾驶公司Zoox与特斯拉就员工窃密事件达成和解

4月1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因商业秘密盗窃与特斯拉达成和解,Zoox承认其新员工在加入公司时录取了特斯拉的某些文件。据此前报道,去年3月,特斯拉律师对四名前公司员工和Zoox提起诉讼,称这些员工窃取了特斯拉在仓储、物流和库存控制等方面的专有信息和商业机密。近日,特斯拉在涉及商业秘密盗窃的关诉讼案中胜诉,Zoox已与特斯拉达成和解,同意向特斯拉支付一笔未披露具体金额的款项,并接受审核以确保再没有任何员工保留或使用特斯拉的机密数据。

上海即将启动“五五”购物节,重点围绕汽车等五大消费

上海二季度将开展“五五”购物节,重点围绕“一个节庆”(五五购物节)、“五大消费”(新兴消费、休闲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家装消费)、“四个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免税经济)、“一个环境”(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展开,共12条政策举措。

大众确认途安2022年正式停产 大众ID.Buzz纯电动MPV接棒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MPV细分市场日渐萎缩,如今的消费者更偏爱SUV和跨界车。在这种趋势下,大众把目光转向了SUV及电动汽车,2020年年底将停产夏朗这款中型MPV,2年后紧凑级MPV途安也将步其后尘。大众汽车研发董事会成员弗兰克·韦尔施(Frank Welsch)日前表示,即将于2022年面世的ID.Buzz电动MPV将间接取代途安,并通过“情感”设计重振MPV细分市场。

保时捷扩展Taycan电动跑车阵容,将推GT和2款新车型

为了保持市场领先,未来20个月内,保时捷正在扩展Taycan阵容,准备推出全新Cross Turismo版本的衍生车型,同时在目前4S、Turbo以及Turbo S车型的基础上推出一款入门车型和一款GTS车型。保时捷Taycan的首款衍生车型将是Cross Turismo,这是现款四门轿跑车身的GT豪华旅行版,预计将在2020年11月正式发布,推出后市场上依然没有竞争对手。保时捷Taycan Cross Turismo灵感来自于2018年发布的Mission E Cross Turismo概念车,最大的亮点便是抬升后的车身高度、黑色轮拱饰面以及侧面明显延伸的长车顶。

小鹏汽车宣布将与英伟达继续合作

今日,小鹏汽车宣布,将与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继续合作,其下一代智能纯电车型将继续搭载英伟达的AI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据小鹏汽车方面介绍,不久前上市的超长续航智能轿跑——小鹏P7,是首款搭载NVIDIA DRIVETM AGX Xavier平台的量产车型。

北汽新能源将在亦庄正式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

北汽新能源将在亦庄正式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额27.2亿元,计划建设焊、涂、总三大工艺并形成年产5万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计划2022年3月竣工投产。

Tesla特斯拉入驻天猫,开设全球首家官方旗舰店

4月16日,特斯拉宣布正式入驻天猫,开出全球第一家Tesla特斯拉官方旗舰店,将首批上架特斯拉在售车型的定制化专属配件,同时还可在线预约试驾。从建造上海超级工厂,推出国产版Model 3,再到与“国民应用”天猫合作,这也是特斯拉在中国本土化布局的再一次突破。

比亚迪港股第四天上涨,摩根士丹利上调评级至超配

比亚迪在香港现涨2.5%,盘中一度上涨3.8%,四日连升迈向近两个月来最长连涨纪录。此前,摩根士丹利将比亚迪H股的评级由低配上调至超配,称该股已自2月高点回落21%,风险回报比改善,且公司披露了分拆半导体业务上市的计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传闻收购Zoox?万亿市值的亚马逊如何布局无人化和电动化

今年 5 月,估值超过 32 亿美元的硅谷自动驾驶企业?Zoox?被曝正寻求买家,潜在买方名单中包括了全球第一大电商企业亚马逊。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双方正在进行深入谈判,目前仍未有最新进展公布。

这不是亚马逊和自动驾驶企业第一次同框,此前它已经投资了同在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 Aurora。

不只是自动驾驶,亚马逊还罕见地在去年 2 月以领投方的身份投资了美国的造车新势力 Rivian。

为何电商巨头亚马逊对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如此热衷?这背后到底有何种考量?

历时 25 年,杰夫·贝索斯将亚马逊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网上书店打造成了全球第一大电商企业,目前其总市值为?1.23 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和微软。

这样一家庞大的电商企业,每天要应对的是全球数亿用户的购买需求。

为提升竞争力,保证体验,亚马逊的货品配送周期被控制在 2-3 天左右,特别是针对会员用户,力求做到次日达。

因为这些严苛标准存在,打造一套完善的物流体系是亚马逊的命脉。

亚马逊很早就开始建立自有的物流体系。

外媒 Wired 在 2019 年 6 月刊发的一则报道指出,亚马逊已拥有?40 架飞机、30000 辆货车用于空运以及城内配送。

另外,在仓储物流环节,亚马逊在其运营中心里总共部署了超过?20 万个用于搬运货架、装载托盘和分拣包裹的仓储机器人和 AGV 小车。

整个 2019 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投递了超过?30 亿个包裹,其中一半订单由亚马逊自建的物流体系完成,其他则由外部物流合作伙伴承接。

如此大规模的配送需求,给亚马逊带来巨额的仓储物流费用。

以 2020 年第一季度为例,亚马逊在该项支出上花掉了约?115 亿美元,占据一季度营业成本的 26% 以上。

对于亚马逊来说,提升配送效率,缩减物流成本成为了未来技术革新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几年间,亚马逊一直在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收购、投资的方式来推进这一技术革新进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以肯定的是,亚马逊的自有物流体系未来将发生两大重要转换:无人化和电动化。

物流体系向无人化的转换很好理解:亚马逊拥有的庞大规模的配送车队,车队需要配备大量的司机以及投递员。

未来如果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替代部分的司机及投递员,亚马逊的物流费用将显著降低。

而在电动化层面,目前亚马逊的配送车队主要都是燃油车型,比如在 2018 年一口气采购了 2 万辆奔驰 V 系列厢式车,这些车辆的燃油、保养以及运营管理等费用相对高昂。

若车队实现纯电转换,其运营成本也将降低一个数量级。

围绕着无人化和电动化,这些年亚马逊针对物流体系的革新都做了哪些尝试?

故事要从 2016 年讲起。

2016 年,全球范围兴起了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的热潮,亚马逊也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前瞻性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团队。

2017 年 4 月时,华人街日报刊文曝光了这一团队,当时的报道显示该团队由 10 几名员工组成,计划开发无人驾驶的叉车和卡车,来运输货物。

同年,亚马逊低调收购了一家研发无人配送小车的创业公司?Dispatch,以 Dispatch 团队为基础,亚马逊在西雅图建立了专门的硬件和软件实验室来开发无人配送技术。

在这一时期,国内的京东、阿里菜鸟也都开始了无人配送车辆的研发工作,可见电商巨头们的技术嗅觉都非常敏锐。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产品化,2019 年 1 月,亚马逊自研的无人配送小车 Amazon Scout 正式亮相。

Scout 大小与一个 26 寸的行李箱接近,有 6 个电机驱动的轮子,车身周围配备了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件,可以对行进线路上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和避让。

为了安全考虑,这款配送小车的行进速度接近成年人的步行速度。

先期,这些车辆在亚马逊位于西雅图的总部附近的街道上进行测试。

在测试前,开发人员会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传感器对运行区域进行环境建模。

环境模型建立后,再与 Scout 的路径规划算法相匹配,车辆就可以进行模拟配送,训练成熟后再投入了实际道路测试。

在西雅图进行了数千次实际服务之后,亚马逊 Scout 配送车的测试在 2019 年 8 月被进一步扩大到加州尔湾市。

Scout 会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运行,尔湾市的亚马逊客户在网站下单后,可以选择普通人工派送或者是 Scout 送货。

在整个测试运营过程中,Scout 会有人类监督员陪同。

囿于法律法规以及产品的成熟度等多重原因,Amazon Scout 目前还没有迎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不过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外的许多无人配送产品都走上了抗疫前线。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头支持下,Scout 在末端配送市场上能够跑出健康的商业模式。

亚马逊物流体系的无人化革新,末端配送只是其布局的一小部分。城市配送和长途货运的市场规模更为庞大。

2019 年 1 月,美国网友在 10 号州际公路上发现了一辆车头带有?Embark?标识,车厢印有亚马逊 Prime 标识的货运车辆,这一车辆后来被证实是两家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卡车,Embark 主要负责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1 个月后,亚马逊又参与了硅谷自动驾驶公司?Aurora?Innovation?5.3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因为 Aurora 的明星团队以及这笔投资金额巨大,这一投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无论是干线物流还是城内配送,自动驾驶技术对于亚马逊都有足够吸引力。

正如亚马逊在投后声明里表述的,「无论是在物流中心还是在道路上,自动化技术都有可能帮助我们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工作更安全、效率更高。我们为这些可能性感到兴奋。」

从 Aurora 的角度,有了亚马逊背书,其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落地也有了更多保证。

刚刚投完 Aurora 没多久,业内又传闻亚马逊要收购中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

但后来的事实是,图森未来接受了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UPS 的投资。

传闻虽未成真,但亚马逊收购图森未来本身是存在合理性的,毕竟在无人货运业务的契合度上,二者可以说是非常「登对」。

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并未就此停下。

今年 5 月,硅谷另一家自动驾驶明星创企?Zoox?被曝正在寻求出售,在潜在买家名单上,亚马逊赫然在列。

根据相关知情人士的表述,Zoox 的出售价格会低于其最近一轮融资后的 32 亿美元估值。

这不是一笔小钱,但对于全球市值第三大、电商领域第一大公司亚马逊来说,买下 Zoox 没什么压力,亚马逊需要考虑的是 Zoox 的价值是否能够和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

如前文所述,亚马逊自建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包含大规模的城内配送车队,这些车辆绝大多数都是燃油车型,比如奔驰的 V 系列厢式车。

电动化浪潮下,这些配送车的变革,也将大幅降低亚马逊车队的运营成本。

在这条赛道上,亚马逊在 2019 年 2 月领投了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总额为 7 亿美元的一轮融资,而后又参与了另一轮 13 亿美元的融资。

Rivian 曾在 2018 年 11 月的洛杉矶车展上推出了两款纯电车型:R1T 皮卡和?R1S SUV。

这家公司被视为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其计划在 2021 年交付电动皮卡车型。

亚马逊投资 Rivian 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未来要采用 Rivian 的车型组建物流配送车队。已经确定的信息是亚马逊将向 Rivian 采购 10 万辆电动货车,当然,作为股东,亚马逊应该会拿到不错的报价。

今年 4 月,Rivian 对外透露将为亚马逊专门设计和制造一款全新的电动厢式车用于物流配送,亚马逊的 10 万台采购单应该就包含这款厢式车。

不过,亚马逊要用上这款电动车型,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在这之前,亚马逊已经于今年 1 月向德国邮政旗下的电动车企业?StreetScooter?订购了 40 辆电动货车,这些车辆将在慕尼黑运行。

为此,StreetScooter 还在慕尼黑郊外的亚马逊配送中心安装了 60 个充电站。

2018 年,StreetScooter 联合福特推出了电动货车 StreetScooter Work XL,已经实现量产。

这款车的设计是基于福特的全顺大型货车,并配备了由 StreetScooter 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身。

针对未来物流配送体系的革新,亚马逊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无人机送货,该业务是亚马逊空中配送体系?Prime Air?的组成部分。

2013 年 12 月,亚马逊正式推出无人机配送计划,与地面配送系统进行配合。

由于美国政策限制,该计划进展缓慢。随后,亚马逊转战国外,于 2016 年 12 月在英国完成无人机商业测试。

亚马逊最新的一代 Prime Air 无人机配备了 6 个螺旋桨,还搭载了热像仪、摄像头和声纳以调整飞行轨迹,这款全电动无人机可以飞行 15 英里,并在 30 分钟内为客户送达 5 磅以下的包裹。目前,这一服务还未大规模铺开。

如果要总结亚马逊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地面+空中配送的无人化和电动化」。

而这个愿景的实现,将仰赖于亚马逊的自主研发以及一系列被投公司的技术进展。

从这个角度看,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亚马逊将很有可能各收购一家创新企业。

在更大的出行领域,亚马逊也有很多收购/投资操作以及相关技术储备。

这些收购/投资的企业包含了 3D 地图制作服务商、快递配送服务商、货运平台等等,杰夫·贝索斯的个人投资公司 Bezos Expeditions 早期还投资了 Uber 3700 万美元。

针对于车载智能化这个领域,亚马逊依托自主开发的智能语音助手 Alexa 已经与包括福特、奥迪、宝马、大众和通用在内的大量车企建立起合作。

借助?Alexa Auto,消费者不仅能够远程启动车辆、检查燃油和胎压,还可在驾驶的同时传达语音指令,实现流媒体播放、天气查询、代办事项提醒等车内功能,甚至可以远程控制家用智能设备。

「将 Alexa 嵌入所有汽车」是 Alexa Auto 的战略目标,而以语音交互则是其进军汽车行业的战略基点。

2019 年 7 月,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对亚马逊在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获得的 5000 多项专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至少有 210 项专利涵盖了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车辆和运输等相关的主题。

这比谷歌和苹果的同类专利还要多。

未来,这些专利怎么用,自主权完全掌握在亚马逊的手中。

作为世界首富和全球最大电商公司的掌舵人,贝索斯在交通出行领域到底会下出怎样一盘棋,值得期待。

眼下,对自家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是亚马逊这个庞大商业体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如果自动化与电动化革新顺利完成,这家电商巨头将从中获取巨大的收益。

反过来,这样一家万亿美元的公司,创造出来的商业机会,也将让未来诸多在自动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创新企业获益。

同理,在中国,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也在物流配送的自动化领域进行着广泛布局,这样的产业变革也将创造无穷的商业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仙途智能完成2亿元B轮融资,自动驾驶行业融资热度持续

自动驾驶公司仙途智能近日宣布完成一笔2亿元人民币B2轮融资,由杉杉创投、欧普资本、老股东天奇资本与创始人黄超参与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运营投入,以及海内外市场规模的扩张。

仙途智能创始人兼CEO黄超表示,仙途智能在全球部署近200台自动驾驶车辆,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商业化规模,用自动驾驶为传统行业降本增效。

界面新闻综合各方报道发现,自动驾驶行业在2019年陷入低谷后,近两年再度出现热度回升,并在去年行业迎来资本涌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自动驾驶赛道已经融资超过1500亿元,是2020年的三倍以上。

地平线、禾赛 科技 、智加 科技 等均在2021年完成了C轮以上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Momenta更是在去年11月以C+轮的超5亿美元融资,C轮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成为当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事件。

并且,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也首次迎来上市热潮。去年4月,图森未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自动驾驶全球第一股;商汤 科技 也于年底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完成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大IPO,目前已经推出ADAS高级辅助驾驶、L4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座舱等产品。

今年,自动驾驶行业热潮继续。ICV City统计发现,一季度国内共发生46起自动驾驶企业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17亿美元。L4级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以超4亿美元融资金额成为一季度融资金额数排名第一企业。天眼查显示,文远知行近两年共计获得5轮投资,总披露金额超过10亿美元。

受疫情影响,二季度自动驾驶投融资短期遇冷,但仍有28家企业完成融资。其中,如祺出行以超10亿元A轮融资拔得头筹,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参投。本轮融资后,如祺出行将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

盖世 汽车 研究院总监王显斌告诉界面新闻,智能电动 汽车 竞争的焦点逐渐变为智能化核心技术的争夺赛,主要集中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传感部件,以及决策层核心算法和芯片领域。

“主流 汽车 公司重点布局自动驾驶核心感知融合算法和规控技术,大量的高性能传感部件还是依赖零部件供应商,底层的大算力芯片等也是第三方供应为主,因而催生了巨大的自动驾驶产业链需求空间。”

但王显斌同样指出,目前自动驾驶企业着重在传感器硬件配置展开军备竞赛,而对底层的融合算法、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技术投入不足。并且,消费者对 汽车 公司硬件冗余和软件升级这类自动驾驶服务包的选购渗透率不高, 汽车 公司难以实现大量数据闭环迭代。

更进一步的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企业商业化落地的窘境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海外自动驾驶企业已经频频传来裁员消息。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由福特和大众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已经裁减了约150名员工。Argo AI发言人称本次裁员是“谨慎调整我们的业务计划”的一部分。巅峰时期,Argo AI的市场估值接近75亿美元。

就在前不久,特斯拉永久关闭了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办公室,并裁员229人,而这个办公室正是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自动驾驶系统数据标注工作。特斯拉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负责人Andrej Karpathy也于当地时间7月13日宣布离开特斯拉,最终去向尚未决定。

今年5月,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通过内部邮件,同样宣布了裁员消息,约8%的员工遭到解雇,波及人数约140人,这些员工主要负责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

Cruise新闻发言人Milin Mehta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已经让自动驾驶行业的资金出现枯竭,这是这个新兴行业现在所面临的最新挑战。”

作为前沿高 科技 行业,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而商业化落地困难,一旦出现融资不畅或资金管理不到位,就会存在资金断链的风险。无人驾驶创业公司Starsky Robotics在经历融资失败,大幅裁员后,2020年宣布关闭;硅谷明星独角兽,自动驾驶创业公司Zoox也在5月传出将要出售的消息。

事实上,商业化落地已经是自动驾驶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从海外企业Waymo到国内公司百度、文远知行、仙途智能等,都在试图摆脱商业化落地困难的窘境。

王显斌直言,“L4级别的自动驾驶,属于重资产、重研发、重运营的商业模式,既要做自动驾驶解决产品开发,又要运营与服务,还要买车队,商业化变现难度极高,业务可持续性值得商榷。”

值得一提的是,7月5日,深圳人大网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条例》,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的法规。深圳率先填补了国内智能网联 汽车 法律的空白,为自动化驾驶商业运营提供了政策依据,未来或将助力L3+自动驾驶的落地。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