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每个300元-600元涨到了今年的2000元-4000元,还得提前一个多星期去订货柜”,徐峰(化名)如此描述近期的集装箱运输价格的“井喷”。
中国远洋的一名高管。面对集装箱“一柜难求”的旺市,和由此引发的运价上涨,徐锋脸上没有多少兴奋的表情,“集装箱运费涨不涨与我们关系不大”
这种漠然也许是缘于长期以来的我国外贸供应链的主导权被外资企业垄断或主导,外资航运、空运企业利用进口(CIF条款)和出口(FOB条款),分食着我国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订单下的物流需求,并由此形成了巨额的物流服务贸易逆差(详见本报7月9日第三版)。这已经严重地挤压了本土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旺市的无奈
“此番集装箱运价的上涨,像中远、中海等本土海运企业也能因此受益,但拿‘大头’的还是马士基、达飞等外国船东,及UTI、德国辛克和泛亚班拿等全球性货代公司。”徐峰悻悻地说。
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中国,进出口贸易货源和外贸运输权却也长期被世界各大物流及运输巨头垄断。
国内某家集装箱远洋运输公司唐经理苦笑道,在国际远洋运输上,中海和中远的集装箱船动力仅占到全球运力的10%左右。而我国进出口货量占到了全球的33%,如此巨大海运运力真空,无孔不入的外资船公司自然不会放弃。而国内船公司更多的是服务于中资贸易加工企业和生产企业,大量外国投资的生产工厂(基地)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运输服务还是牢牢握在外资物流企业手中。
徐峰也表示,海运货源80%都掌握在外资货代企业手中。集装箱运价的上涨带来的利润自然被外资所以瓜分。在我们代理的空运业务中,这一比例更高。出口部分货源90%由像UTI、德国辛克和泛亚班拿等企业代理,在进口方面国内货代企业和本土船东所占份额更是微弱。
中国不是有大量本土货代企业?他们在这我国外贸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本土货代企业充当外资货代在国内二级承运人的角色。全程远洋运输和门到门的服务费用大部分落入外资企业的“口袋”。这也极大挤压了国内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蔡家祥的这番表述在徐锋那里得到证实。徐峰向记者透露,以电子产品为例,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高附值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大多数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全球性的货代企业与这些生产厂家有着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如,UPS和摩托罗拉是长期战略伙伴,在中国,UPS理所当然地成为摩托罗拉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这些出口产品的代理权自然就交给它们来做。加之,我们不具备全球物流网络和高效供应链协调能力,只能利用在本地设施、设备,和相对比较有竞争力的劳动成本,做一些诸如机场保税操作的中间转运的服务操作。外贸物流领域已经是外资企业的天下。
中国远洋的一名高管。面对集装箱“一柜难求”的旺市,和由此引发的运价上涨,徐锋脸上没有多少兴奋的表情,“集装箱运费涨不涨与我们关系不大”
这种漠然也许是缘于长期以来的我国外贸供应链的主导权被外资企业垄断或主导,外资航运、空运企业利用进口(CIF条款)和出口(FOB条款),分食着我国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订单下的物流需求,并由此形成了巨额的物流服务贸易逆差(详见本报7月9日第三版)。这已经严重地挤压了本土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旺市的无奈
“此番集装箱运价的上涨,像中远、中海等本土海运企业也能因此受益,但拿‘大头’的还是马士基、达飞等外国船东,及UTI、德国辛克和泛亚班拿等全球性货代公司。”徐峰悻悻地说。
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中国,进出口贸易货源和外贸运输权却也长期被世界各大物流及运输巨头垄断。
国内某家集装箱远洋运输公司唐经理苦笑道,在国际远洋运输上,中海和中远的集装箱船动力仅占到全球运力的10%左右。而我国进出口货量占到了全球的33%,如此巨大海运运力真空,无孔不入的外资船公司自然不会放弃。而国内船公司更多的是服务于中资贸易加工企业和生产企业,大量外国投资的生产工厂(基地)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运输服务还是牢牢握在外资物流企业手中。
徐峰也表示,海运货源80%都掌握在外资货代企业手中。集装箱运价的上涨带来的利润自然被外资所以瓜分。在我们代理的空运业务中,这一比例更高。出口部分货源90%由像UTI、德国辛克和泛亚班拿等企业代理,在进口方面国内货代企业和本土船东所占份额更是微弱。
中国不是有大量本土货代企业?他们在这我国外贸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本土货代企业充当外资货代在国内二级承运人的角色。全程远洋运输和门到门的服务费用大部分落入外资企业的“口袋”。这也极大挤压了国内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
蔡家祥的这番表述在徐锋那里得到证实。徐峰向记者透露,以电子产品为例,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高附值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大多数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全球性的货代企业与这些生产厂家有着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如,UPS和摩托罗拉是长期战略伙伴,在中国,UPS理所当然地成为摩托罗拉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这些出口产品的代理权自然就交给它们来做。加之,我们不具备全球物流网络和高效供应链协调能力,只能利用在本地设施、设备,和相对比较有竞争力的劳动成本,做一些诸如机场保税操作的中间转运的服务操作。外贸物流领域已经是外资企业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