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位涨一厘米 物流市场路子就多一个
  蓄水,让老造船厂复活了
  物流新闻 10月26日讯 174.2米、174.4米、174.6米……这几天,谭建强每天都要到江边散步,每次都十分留意水位标尺上的数字。川江将变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了。他要求办公室每天将蓄水相关信息送到他办公室。谭建强,重庆“河牛”滚装船公司董事长,在长江边的故陵镇出生长大。从80元起家,如今已是身家上亿的“船老大”,他的发展轨迹成了云阳航运发展的一个标本。
  “三峡大坝水位每上升一厘米,川江上就会多一条大河,我的船又多了一个市场。”谭建强说,没有三峡蓄水就没有他的今天,蓄水给水运企业带来的商机不可限量。如今,他除了忙着打造千吨级的货运船舶,还着手建万吨级的海船。
  蓄水不仅给水运企业带来商机,更让沿江造船厂受益匪浅。
  云阳渝鑫造船厂厂长朱道田这几天特别忙。找他的人一拨接一拨,这些人都是给他送订单来的。记者在造船厂看到,江边停放着两艘110米长的货船,一艘船已完成船体合拢,另一艘船正在安装螺旋桨。135米蓄水前,该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老厂,随着三峡库区蓄水,这个老厂居然奇迹般复活了,而且年产值已突破1.2亿,厂房也搬迁了三次,但每搬迁一次,厂房就会扩大一倍。
  像谭建强、朱道田一样因蓄水受益的老板,在云阳就有35人,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求变,水运将成经济支柱
  近日谭建强经常出入云阳县政府,目的是在云阳新建集船舶修造等为一体的独资企业,计划今年完工,3年内打造50艘滚装运输船。
  为何水运企业看好云阳,其发展优势何在?
  “云阳发展水运有三大优势。”云阳县副县长陈孟文说,首先是独特的地理优势,境内形成“一水库四支流十一叉河”四通八达的水域网络。随着175米试验性蓄水,通航里程将延伸到211公里;其次是水运产业初具规模,云阳水运业历史悠久,现有渡口85处,年进出辖区船舶达1250多艘。另外,在云阳落户的水运企业,将比周边省市得到更多优惠政策。
  云阳县发改委副主任秦岭介绍,随着175米试验性蓄水成库后,云阳充分利用新优势,把水上运输业发展成为云阳重要的产业。
  未来,打造“水运总部经济”
  云阳如何做大水运产业蛋糕,还面临哪些问题呢?副县长陈孟文坦言,库区航道建设滞后,缺少航标,暗礁较多,很多航道还无法通航,制约了云阳乃至库区航运的发展。为此他正在起草相关文件,呼吁在国家1000多亿的三峡后期扶持资金中,加大对航道的整治。
  同时,在云阳“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水运总部经济”概念,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集中力量扶持水运企业发展。“真希望每天都有一条船下水,生意实在太好了。”谭建强告诉记者,水运的成本是3分钱每吨,而铁路是5毛钱每吨,随着175米试验性蓄水,川江将形成2万亿吨的川江航运量。对未来,他充满了期待,云阳35位水运老板充满信心。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