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故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亲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家族十分显赫,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容若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并且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显赫的家世再加上他过人的能力,纳兰容若可以说是前程似锦,天生荣华富贵。但造化弄人,贵族出身的他,却偏偏向往凡夫俗子的生活,甚至有归隐山林之意。可是纳兰家族是不会成全他的愿望的。所以他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可心里的苦和愁却无人诉说。

直到他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卢氏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他的知己,婚后他们夫妻情深,恩爱美满。这样的婚后生活给纳兰的人生带来了些许的安慰。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妻子的离去,给纳兰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从此他用一生来怀念和祭奠这段感情,并写下大量的悼亡词。这里就以一首《蝶恋花》为例: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榻帘勾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本词解析:

一昔:一夜,昔,通“夕”,语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又纳兰曾在其词序中说亡妻曾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玦:一种玉佩,形状如环,有缺口,常比喻月缺。

认取:辨识,认得。

双栖蝶:这是引用梁山伯、祝英台死后化蝶的典故。

幽静的夜晚,举目辽阔的夜空,看见那皎洁的圆月,月光洒向大地;或者是一弯新月,散发着淡淡的清辉,人们必会浮想联翩,有感而发,更何况纳兰这位敏感而多情的才子呢?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开篇三句凄美又清灵,说自己最怜爱的就是天上辛苦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像玉盘一样圆满,其它的夜晚都像玦一样残缺。辛苦了那么久,就是为了那一夜的圆满。古诗词中常以月亮的圆缺来象征人间的悲欢离合。纳兰写月,实际上在写人,写自己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地陪伴她,她又过早地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纳兰梦到过亡妻,临别妻子有言相赠:”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所以纳兰说:”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妻子所吟诗句的直接回答,作者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的亡妻,如果梦想能成真,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弥补心中的缺憾。

纳兰的梦想终究不会实现,当一切幻想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现实。”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榻帘勾说“,尘世的情缘最易断,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站在软榻上,呢喃软语。纳兰睹物思人,思绪开始飘飞。结尾处”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坟前我哭的肝肠寸断,内心的愁情丝毫没有消解。我甚至想与你的亡魂双双化蝶,在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世不分离。

纳兰在词中,仅以明月、燕子、蝴蝶这三种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景物,就表达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心中无法消散的苦愁。尾句用化蝶的典故来强化悲情,这也是纳兰的特点。

我们常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可纳兰的痛苦就在于:得到了又永远失去,人生再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此他心中,再也装不下别人,写悼亡词,思念妻子成了他的生活日常。希望痴情的他,愿望能实现,和妻子化蝶飞生生世世再也不分离。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