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空不仅没有腾飞 反而失去活力


空运新闻 2月15日讯,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民营航空不仅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腾飞,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活力。
 

民营航空不仅没有腾飞 反而失去活力

不能否认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去年的伊春空难,都给民营航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更重要的是,民营航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使其难以赢得公众的信任。

很多人都记得,东星航空重整,被认为是无论如何都比破产清算要好的结果。但尽管各类债权人、投资人奔走呼吁,武汉地方政府还是不为所动,执意对东星航空破产清算。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对民营小航空的不信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作为国内第一家被停航的航企,奥凯创始人刘捷音曾感慨,国有大公司在航油、航材、机场费等方面都能拖欠,而民营航企必须得按时付款,否则对方就停止服务甚至被告上法庭。据说,甚至有些航油公司要求民营航空交付100万元的油料押金。在银行贷款方面,民营航空更是难以获得支持。

其实,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的民营航空每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每一次的失败也都十分宝贵,只有总结教训才能更好地发展。放眼全球,比如在美国,淘汰速度也很快。一般经过5年,民营航空大概几家中能保留一两家,所以中国的情况并不特殊。而且,闯过重重难关而幸存下来的民营企业,才具有发展壮大的实力。

当然,我们也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植民营航空的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别让消费者最终为国有航空公司垄断买单。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