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开放多机场 缓解民航延误
民航新闻 6月16日讯,近年来,航班延误数量正在逐年上升,延误易发地域逐渐扩大,由过去主要集中在京沪穗三地,逐步向大连、青岛、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扩散。2010年,国内航班平均延误约1小时,部分航班甚至延误4小时以上。在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中,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占42.3%,流量控制占26.1%,恶劣天气影响占20.9%,军事活动影响占7%,机场保障及其他因素占3.7%。
不难看出,流量控制、军事活动这两项影响航班正点率的因素均属于空军管辖范围。此前,一组业内普遍认可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民航仅使用了全国不足25%的空域,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80%左右。“中国绝大部分空域被军队管理,这一体制问题不解决,就很难治好空域紧张的病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次,为把“流量控制”、“军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空军确定了5项措施解决民航延误问题,包括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完善航空运营管理机制;推进军航训练飞行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空域分时分层使用;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在西部地区实施雷达管制进程等。
“十二五”期间,空军将开放6个机场实行军民合用。据透露,截至目前,空军已开放63个机场,关闭(调整)380个训练空域,以支持民航发展。不过,空军方面也强调,军方所占空域并非像外界认为的那么多。中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实际可用空域面积为998.5万平方公里。其中,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积319.53万平方公里,占32%;军航日常使用空域243.72万平方公里,占23.51%。此外,临时航线占用面积约为54.97万平方公里,占5.51%。还有部分空域未被有效利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人烟稀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