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物流业金融化 促物流业发展
物流新闻 7月5日讯,物流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现代物流业是金融、运输和生产的聚合产业,人们从经济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物流的强大作用,现代物流业逐渐成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三利润源”。6月13日,国务院再提调整和振兴物流业,这是继2009年国发8号文国务院下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之后,短短两年内两次强调发展物流业,可见中央对发展物流业的重视。促进物流业自身升级和平稳快速发展,不仅能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还能够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都不可或缺。
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
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前物流业存在着许多问题:行业标准不明确、物流公司鱼龙混杂,税费政策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运行成本上升、成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因素。以农产品为例,根据媒体报道,许多农副产品从乡间地头收购上来时价格只有几分几毛,可是经过层层转运流通之后变成了几元十几元,是高昂的流通成本和低效的运输环节造成的。
(一)“物”难畅其流
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除了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更明显的是大量小型物流公司分散经营、无序发展,全国数百家连锁超市都自建配送中心和仓库。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运行模式一方面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不完善、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协调和监管,物流的社会化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物流过程的效率。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有18%,在产品销售物流中仅有16.1%。而目前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在76%,美国为58%。日本的大型连锁超市中约有30%会依靠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和公共配送中心。对于我国众多的物流企业来说,拥有几辆车、几个人就可以进入物流行业,获利微薄,缺乏创新动力。以生鲜食品为例,据估计,目前我国负责生鲜食品配送的冷藏车辆只有三万多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配送中心,有75%可以对果蔬进行分拣,37%能够在分拣后分装,仅有25%的配送中心可以完成果蔬的再加工和再包装。这导致我国生鲜食品配送的商品损耗率平均为2%,远远高于普通商品3‰—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