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十七条措施提升服务 应对高铁

民航新闻 7月20日讯,像飞机头等舱一样的商务座,按空姐标准训练的“高姐”,京沪高铁一出世便注定了与民航的“竞争关系”。从京沪高铁的时刻表,也能看出铁路部门为抢夺空中飞人而做的精心安排:每天开行90对;在7时至10时“黄金时刻”,共安排高铁13对,发车最短间隔为5分钟……南航江苏公司营业部负责人王震告诉记者,“高铁在发车频次、价格上都有优势,时间上也并不处于劣势,对航空公司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目前民航上座率还相当不错,但据分析,是旺季带来的市场增量,真正的影响要待淡季才能看得清楚。为此,民航局近日已下达《关于征求〈关于提高“京沪空中快客”运营品质的措施〉意见的通知》,共提出17条举措,主要内容是改善航空服务、减少乘客的待机时间、提升客运效率。如要求航空公司增加“京沪空中快线”专用值机柜台、专用签转柜台,增加专用安检通道,减少地面保障时间;缩短航班截载时间,力争由飞机起飞前30分钟缩短为25分钟、无交运行李旅客20分钟。

  而据记者了解,早在京沪高铁开通之前,南京禄口机场已联合东航、国航等航空公司推出“京宁快线”专属服务:提供专门值机柜台,截载时间缩短为20分钟,而且同一航空公司无理由自由签转(前提是改签航班有空位)。

  提高正点率,是民航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最值得着手改进的地方。针对“航班延误”,“17条”祭出利器――除要求空管、机场等保障部门重点保障“京沪空中快线”航班正常,民航局还提出国航、东航等快线运营的主要航空公司每天在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各备份一架飞机,重点保障“京沪空中快线”航班运营。

  但多家航空公司和分析人士认为,增设备份飞机成本高昂、难以实现。据了解,航空公司的飞机基本都是租赁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一个月的租金就要30万美元,如果用这架飞机作为备份飞机,就等于每天为“静候”而损失六七万元人民币。关于京沪线航班延误,民航有关人士分析说,除了天气及航空公司原因外,更多的是“流量控制”(北京首都机场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调配不及便会出现延误)和“空中管制”(因军事原因而避让)。在当前空管格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硬件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要解决航班延误,恐怕很难。

  民航有关人士坦言,高铁的出现并非坏事,至少促使我们反省和进一步改进服务。如今,民航界正把“服务”当作竞争的最大砝码,他们的判断是:京沪线是一条商务航线,旅客对价格不敏感,更注重服务和实效。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