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物流规范发展


物流新闻 8月5日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标准化对于经济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质量强国、标准先行”。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了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我国将标准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物流业来说,标准化对行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至关重要。协调物流业内外的各种利益关系,整合物流资源,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有序规范的发展,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

  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支撑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推广实施。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批准发布了二百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物流条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出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将导致物流系统的离散性,信息孤立,最终无法实现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要求。

  据了解,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积极尝试通过标准化的推进实现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和引导经营作用,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制定发布了22项物流国家标准,20余项物流行业标准,还有近百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正在制修订中,国家其他部门制定的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也已达到600余项。这些标准大大缓解了我国物流行业标准不足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以服务标准为核心的物流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底,国家标准委会同11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中,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物流标准体系,并提出在制定完善基础类和公共类标准的同时,依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加大制定专业物流领域的标准力度,为促进专业物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目前有关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等一批专业化标准项目已经启动,标志着物流标准工作的专业化已经起步。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