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女工到亿万富豪的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 2月17日讯,1989年,沈阳市燃料公司24岁的装卸工刘新“不幸”下岗了。已成家的他为了生计,焊了一辆“倒骑驴”,在市场上卖菜、卖鱼、运送服装。两年后,他用攒下来的7000元钱,和妻子金秀衣开始做服装生意,不久又改行做水果生意,但折腾了几个月,也没有挣到钱。由于刘新是“烹饪能手”,金秀衣从小也跟母亲学会了做小咸菜大花卷,最后,他们商量决定开个小饭店。这样,刘新夫妇倾尽所有,在太原街开了家冷面馆。

可是不到一年,他们不仅把投入的7000元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不少外债。为了还债,刘新只好重操旧业,又蹬上三轮车,到处卖菜、卖鱼、卖西瓜……但刘新并没有放弃重开饭店的念头,他一直在思考: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会亏?在送菜时,他开始煞费心思地和各类饭店老板拉近乎,套生意经。

在逐渐的学习和积累中,刘新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有经营特点的饭店,生意都很好做,而经营不好的店,大部分没有特点,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特色!他决定重返太原街开饭店。

刘新看好了太原街11号的房子。这是黑龙江一个老板开的饭店,他急着要回老家。刘新用父母留给他住的房子做抵押,把那个饭店兑了下来。之后,他东借西拼凑了3000元钱,雇了几个人,粉刷了墙壁,购置了4张餐桌,这家取名为林苑小冷面店的小食店一开张,便以实惠、干净、热情吸引了八方来客。

有一天,刘新在太原街上走时,听到走在他前面的两个人说:“到林苑吃小土豆去。”刘新开的是冷面店,他们却说吃小土豆,这给了刘新很大启发。他知道了他的“小土豆”很受欢迎。第二天,刘新就把林苑冷面店改名为“小土豆”酱菜馆。

小土豆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产,它个头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营养价值却比大土豆高得多。由于这个品种产量多,有很多人种植,细心的刘新慧眼识珠,立即瞄准了它。刘新四处走访考察,收集民间烹调小土豆技术,去粗取精,细心琢磨,便利用多种药材自行研究配制出了炖小土豆汁,并加进酱油、五花肉、香菜等进行炖制。“小土豆”这道菜既有东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绝对鲜美于东北大碗菜。

一大碗“小土豆”10元钱,又加上两个大花卷2元钱,足够两个人美餐一顿。这道菜刚一问世就一炮打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常常出现客人站在店外等桌就餐的情景。后来,刘新以小土豆酱菜为龙头,选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为主料,突出色美味浓,盐香适口的特点,利用酱、炖、拌、炒等烹调方法,生产出了五大类150个品种小土豆酱菜系列的品种菜。“小土豆”迷住了所有顾客,出现了这样一句口头禅:“好吃吃不够,沈阳小土豆。”一时间,小土豆美食风靡沈城,生意火爆。不到两年时间,刘新赚下了逾百万资产。

1995年,由于种植小土豆的利润太少,而小土豆成活率又比一般大土豆低,一些农民纷纷倒戈开始种植大土豆,刘新的饭店一下子缺了货源,面临停业的危险。刘新决定自己投资种植小土豆。半年后,刘新在沈阳、铁岭等地投资100多万元,扶持小土豆的种植与发展。随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刘新天天呆在地里,观察小土豆生长情况。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成功了。小土豆如雨后春笋般长出,当地的农民与刘新实现了双赢。刘新靠“小土豆”很快又赚到了大钱,两年下来,他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金。

1996年,刘新花600万元买下位于太原街南端的一至四层大楼,投入400万元购置设备与装修,使别具一格的“沈阳小土豆美食”牌匾悬挂在太原街南端,成为沈阳城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小土豆”出了名,李鬼就来了。

一时间,市内出现了十几家“小土豆”,为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与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刘新决定将自己耗尽心血创立的美食店申请国家商标注册。1997年,全国第一例以餐饮名称注册的商标证书,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管理局的商标大印,从北京飞到了刘新身边,为小土豆酱菜美食城平添了无穷的辉煌和千倍的身价。

1997年7月,沈阳市小土豆餐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使“小土豆”这一品牌经久不衰,刘新从选料、配科、加工等方面严把质量关,还常常亲自下去考察。正是靠着这样一种诚信,“小土豆”逐渐名气大振,不仅在沈阳的生意日渐红火,日进斗金,省外的人士也纷纷云集沈阳,想学习“小土豆”的制作技术。刘新又在东北连开了几个分店,个个生意红火。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